遇到了還想這個、想那個,還不能專門修這個,這是善根少、福德少
[淨空法師:為什麼我們對於初學的同修不特別強調勸他念佛,卻強調叫他去念《無量壽經》?]
「至於當世,何人當機?」當世就是我們現代,哪些人適合修學這個法門,這叫做當機。則「不論男女老少,富貴貧賤,上智下愚,久修初習,宿根利鈍,善惡差別」,這些統統都不論,都不是要緊的。要緊在哪裡?底下這就要緊了。「只要於此法門,能生實信」,對這個法門你真正的相信,實實在在的相信,決定沒有疑惑;「因信發願」,一定要知道這個世間苦,知道這個世間苦,這是覺悟,這個世間是真苦,發願求生淨土;「從願起行」,行就是念佛。為什麼我們對於初學的同修不特別強調勸他念佛,卻強調叫他去念《無量壽經》幹什麼?這個諸位要知道,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,念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很少,什麼原因?雖然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很勤,信願沒有,那個信願是若有若無。他也念阿彌陀佛,為什麼信願不堅定?就是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知道得太少了,所以聽人家說好處,他也來學學念念,到真的緊要關頭來了,他又不想去了,他把阿彌陀佛忘掉了。這個很多,就是利害當前的時候,他佛就不顧了。這個就是顯示對佛法沒能真正理解,我們只要是凡是有急難的事情,還去求鬼神,還去算命看相,還去看風水,搞這些,說老實話,這是信願都不具足,這樣人不能往生,信心不清淨、信心不堅定。這才叫你念《無量壽經》,希望在這一部經裡面真正建立清淨的信心、堅固的信心,從這個信心發求生的大願,然後這一句佛號句句相應、句句得力。這是勸大家念《無量壽經》的理由。
…我們起心動念,佛知道。很多同修常常講,我們好像學佛都沒有什麼感應,佛菩薩沒有加持、沒有保佑。其實佛知道你的心,你的心不真,佛果然來接引你往生,「不去,我現在事情還沒有完了」,你看可見得那個心是假的。你真心想去,真的立刻就見到。口裡想去,心裡:我這個日子還長,還慢慢來,等我哪一天老死的時候才去。到了老死的時候,甚至於還不想去,那個麻煩就大了,所以是很不容易。真正理解生死輪回,真正瞭解,所以他真的發心要想超越六道輪回,佛菩薩冥冥當中一定會照顧。眾生有感,佛才有應,那用什麼方法?必定用這個方法,唯獨這個方法才能滿這個眾生的願。所以佛教化眾生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他教的是恰到好處。你真想這一生成佛,佛就教你成佛的方法;如果你自己謙虛,「我業障重,我這一生成不了佛,做個羅漢就好」,佛也滿你意,教給你證阿羅漢的方法。佛對人不是不平等,對人這才叫真平等,為什麼?你喜歡得什麼,他就教你什麼方法,這叫真平等。所以,這是對一類根熟的眾生。不是一心一意想作佛,根都沒熟,都沒有成熟。動個念頭,「我要成佛!」這個根才熟了,那就得修學這個法門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 (第二十一集) 1990/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:02-005-0021
[淨空法師:遇到了還想這個、想那個,還不能把一切放下專門修這個,這是善根少,善根少、福德也少]
所以修行修什麼,這個很重要,修行有沒有功夫、有沒有進步,都不需要問別人,自己仔細認真反省檢點一下就知道了:我們的妄念是不是比過去少了,煩惱是不是比過去輕了?果然妄念少、煩惱輕,這是你自己修學功夫得力。如其不然,雖然讀經、念佛,實在說功夫用不上力,這個是要認真去檢討。佛所教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方法、門徑,我們通常稱為法門,這些方法,都是幫助我們遠離一切惡行、煩染的。我們運用這些方法有沒有效果?沒有效果換一個方法,再沒有效果再換一個方法,這樣才行。正如同我們生病,我們請個大夫給我們診斷、服藥,這個藥服了之後沒有效,我們就會想到另外再去看一個醫生,佛法亦復如是。佛陀在世的時候,他有能力觀機,觀察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積習,所以他能夠對症下藥。告訴我們這個方法,我們依教修行,果然就能斷煩惱,就能夠開悟證果,佛有這個能力。佛以後這些祖師大德們,固然有一些是佛、菩薩、阿羅漢化身再來的,那他對我們開的這個藥方非常管用,決定沒有問題的。如果不是諸佛菩薩化身再來的,這凡夫僧,說老實話,他自己自身都不保,自己都無法選擇法門,盲修瞎練,怎麼能夠替我們抉擇法門?這個是要知道的。
最近,這是講晚近,我們大家都知道,印光大師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,如果我們能夠信得過的話,這個是佛菩薩來替我們這一代的眾生抉擇法門,他替我們選擇的,是念佛求生淨土。他老人家極力所提倡的,這一生當中所提倡的《彌陀經要解》,這是印光法師贊嘆到了極處的。他說《要解》,就是古佛再來給《彌陀經》作一個註解,也不能超過其上。這個話出於大勢至菩薩之口,那麼寫《要解》的這個人蕅益大師,那是什麼人再來的?蕅益大師真人不露相,身分沒有暴露。有印光法師這個贊嘆,我們猜想他老人家要不是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再來,也必定是觀音菩薩再來,大勢至菩薩對他這麼贊嘆。除這部經之外,他老人家極力提倡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安士全書》。《了凡四訓》的目的,是叫我們真正要相信因果報應。實在講這在現代這個社會,是第一要緊的大事,為什麼?佛法衰退了,儒家也被打倒、被丟棄掉了,人心無所依歸,我們的思想、見解沒有標準,這個世界就要大亂了。大亂之世,如果這個人相信因果報應,起心動念想做壞事總會收歛一點,對於社會的安定、社會的秩序有很大的幫助。所以他老人家極力提倡《了凡四訓》,深信因果,斷惡修善,自求多福。斷惡,善惡的標準是什麼?他就是用的《感應篇》,用《感應篇》做為善惡的標準,斷惡修善。用《彌陀經要解》來淨化我們的身心,求生淨土,這個是印祖提倡的。
繼印祖之後,夏蓮居大士,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人。諸位如果不是深入經藏,你沒有法子理解,唯有深入經藏才知道,他會集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這個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。會集《無量壽經》,如果要不是像觀音、勢至這樣等覺以上的佛菩薩,決定做不到,不能做到這樣的圓滿,絲毫瑕疵都找不到。在過去,王龍舒居士很了不起的人,《龍舒淨土文》不曉得度了多少人往生。每一個因《淨土文》而發心往生的,對於王龍舒居士在西方世界品位都會增高,為什麼?他帶他、引導他發願求生淨土的,這個功德太大了。而且自己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,站著走的,也不是一個等閒之士,他會集的還有瑕疵,你就想這個東西多不容易。第二位彭際清居士,彭際清的外號叫知歸子,著作等身。將《華嚴經》修行的方法,歸納成念佛這個法門,他有一個《華嚴念佛三昧論》,把《華嚴經》修行的綱領歸納在念佛。這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,這是真正徹底覺悟,才有這樣的眼光,慧眼。他所節校的《無量壽經》的本子也不圓滿,也不是圓滿的。魏源居士,這第三位,以五種原本來會集,自己認為這個本子已經完美無缺,後人還是把他的缺點一樁一樁指出來,尤其是印光大師,在《文鈔》裡面對於魏源的本子批評很多。
這到第四位夏蓮居老居士,夏老居士究竟是什麼人物再來,現在還沒人知道,但是絕對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決定做不出來,這個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是完美無瑕。在當年佛法裡面,宗門教下、出家在家的這些大德,都承認這是最善的版本。因為當時還有一些人拘束在成見裡面,以致這個版本出來之後,就沒有能夠大量的流通。雖然律航老法師將這個經書,這個本子帶到台灣,李老居士在台中啓講過一次,一直到最近幾年,這才能夠大量流通。流通之後沒有一個不歡喜,不但在台灣,在國外、在大陸普遍流通,成為接觸佛法的同修們最歡喜的一本經書。由此可知,夏蓮居老居士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?是來度我們這一個時代苦難的眾生,用這個法門真正收到身心清淨的效果。
我常常勉勵同修,用什麼方法,達到我們真正修學的目標?讀經,這是古老的方法,你念得愈多愈好。修行決定不能違背三學,三學就是戒定慧,與三學相違背的決定不是佛法。你讀誦這部經,不但三學在其中,三慧也在其中,這是不可思議。我們的身心都不清淨,不用這方法,用其他的方法要達到清淨是非常非常困難,這是真的。運用這個方法,一般在讀誦開始,如果一天能夠念三部,半年之後就見到效果了。有許許多多同修,我教他這個方法,他去做,過了半年來給我講,很有效果。如果念的部數多,效果就更殊勝。所以現在一天念七部、念十部的人很多,在本省、在國外、在大陸都有。他如果得不到好處,他怎麼肯學?許多同修告訴我,大概在五百遍到一千遍,這是一個轉捩點,過了這一關之後,身心自在,信心清淨。讀誦要有耐心,耐心就是六度裡面的忍辱,所以忍之後才有精進,精進之後心定了,那是禪定,定了之後開慧。我們用的這個方法,這個方法六度齊修,你讀經的時候,放下萬緣是佈施;讀經的時候,不起惡念是持戒;有耐心,一遍一遍的念下去,是忍辱。六度齊修,三學、六度、三慧都在其中,還有什麼方法比這個方法更殊勝!所以煩惱重、業障深,運用這個方法三個月到半年,你的那些煩惱、業障、習氣,確確實實是非常明顯的減少了。這個就是效果,這就是你修學功夫得力,你有了收穫。
由此可知,我們心不清淨的時候、有妄想的時候、生煩惱的時候,展開經典讀誦。如果讀得很熟能夠背誦,不必展開經本,妄念一起來的時候,把妄念停下去讀經,把這個經念幾句,或者念幾章、念一遍,這個煩惱妄想就沒有了,就念掉了,這叫做真正修行,這真修。所以這個經不是念給佛聽的,也不是念給菩薩聽的,為什麼念?斷除自己的業障、煩惱、習氣,恢復到自己心地的清淨平等覺,目標在這個地方。心真正到清淨了,這個清淨的標準,我跟同修們在前面說過,現在第一個步驟是做預備功夫,把經念熟,念到能夠背誦,一個字不會錯,這是預備功夫。這個功夫做成了,這經能夠背得很熟,然後起修,這是真正修行。修行是什麼?就是要對治惡行、煩惱、習氣。怎麼對治法?我們每天念經,念到這部經當中起了一個妄想,一部經還沒念完就打妄想了,這一遍就不算,從頭再念起。必須要念到從「如是我聞」到「信受奉行」,一部經念圓滿一個妄念沒有。
這部經念熟了半小時,不多,半個鐘點裡面沒有一個妄念,這個功夫是不是成就?給諸位說,只可能說剛剛及格,沒什麼了不起的。你想想看,人家念佛堂里念佛,一支香一個半小時,還會起五、六個妄念,三、五個妄念,那都是功夫很好的。你這半個小時不起妄念算什麼?所以先求這個,這是功夫得力的現象。然後再加,我念兩部、念三部,如果連續能夠念個五部、六部、七部,都沒有一個妄念,那你的功夫是真正得力了。說老實話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穩穩當當,沒問題了,保險了。要這樣幹才行!心清淨到這個程度,可以不要念經,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。由此可知,讀經的目標是恢復到心地的清淨,是要把妄想、煩惱、染著給念掉,目的是這個。清淨心念佛,句句相應,真是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我們今天的佛號不相應,心不清淨,所以大家要認真去努力,去做。煩惱、染污、垢穢,這就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,只要把這個控制住,惡行就不會有了,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心淨則土淨,這是往生保證,往生的保證。
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」,一就是清淨心,一切大而言之,十法界依正莊嚴,就是一心所顯現出來的。就法門來講,一就是持名念佛這一個法門,這一個法門就包括了所有一切法門。這個我們在前面也講過,將來到經文上還要討論。你在這裡有了認識、有了肯定,如果我們自己求生西方,一句佛號、這一本《無量壽經》就足夠了。年歲大的人記憶力比較上差,衰退了,《無量壽經》太長,無法受持,你就受持小本《阿彌陀經》,一樣的。用小本《阿彌陀經》,像我剛才讀誦這個方法,把煩惱習氣、妄想執著念掉。這是中年以上我們的記憶衰退,採取小本《彌陀經》;年輕人要用大本,這個大本是什麼?效果大、力量大,它時間長。長時間不打妄想,難!短時間容易。《彌陀經》背一遍,幾分鐘不打妄想,還容易;《無量壽經》背一遍,至少要半個小時不打妄想,很難。…
有緣遇到還不能一下就接受,這就是《阿彌陀經》所講的「少善根福德因緣」。他不是沒有善根福德因緣,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他遇不到。遇到了還想這個、想那個,還不能把一切放下專門修這個,這是善根少,善根少、福德也少,他還要修這個法門、修那個法門,還修很多,這就叫做雜修。這一生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?很難講,善導大師給我們說的,雜修的人,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是萬分之三、五,一萬人當中或者有三個、有五個。他老人家說,專修的人,是一百個人修一百個往生,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,一個都不漏的。問題就是在專、是在雜,你就曉得,雜修不如專修。淨宗自古以來,由於《無量壽經》的版本太多,裡面內容出入太大,大家不曉得依哪個本子修好,因此乾脆就不依這個本子,統統都依小本《阿彌陀經》了。這麼重要的一部經書,在那個時候捨棄掉,依《彌陀經》修行,行,能成就。為什麼?那個時候的人心比現在淳厚,那個時候的社會染污沒有現在這麼嚴重,依照那個修,行。
今天這個社會這種人心的病重了,從前南部會性法師給我說,會性法師好像也懂得一點中醫,他給我講,他說現在人害的病,用的藥照古人那個方子用藥都不靈了,為什麼不靈?現在這個病比從前重,要加倍的分量。我聽到這個話,滿有道理,譬如從前開這個藥用三錢,現在要用六錢才治得了病,確實是如此。換句話說,從前小本能治病,現在小本治不了,要用大本,加倍了。大本沒有好版本,只有找佛菩薩再來,重新給我們再會集一個本子。即使是古佛再來,他不能示現佛身分,他還要用會集的方法,來救度這一代苦難的眾生,這個真是慈悲到了極處。所以從前採取《彌陀經》,採取《觀無量壽經》,《觀無量壽經》在歷代採取是最少的。我們在歷史上知道,依照《觀無量壽經》修行往生的,就是智者大師,智者大師是依《觀無量壽經》修行的。他往生,很謙虛,他說他只證得五品位,五品位是生凡聖同居土,品位並不高,這是他老人家謙虛、客氣,示現給我們看的。
所以要知道,這個經是平等成佛的法門,你要想真正在這一生平等成佛,太可貴了,真正是清淨平等覺,那你就要把一切萬緣統統放下。不但世緣要放下,佛法也要放下。即使是發心將來要弘法利生,肩負起如來慧命這樣的大心菩薩,在你初學的這個階段,還是要萬緣放下,一門深入,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誡,佛的教誡是四弘誓願,四弘誓願是成佛之道。首先教你發願,你這個心量要拓開,不要起心動念就想到我自己的利益,起心動念想到我家庭的利益,這個圈子太小了,這個實在講自私自利,儒家尚且不會。所以佛教給我們發願,你把願心發大,我要利益一切眾生,我要度一切眾生。度一切眾生,你的家族、你的家人當然在其中,你的家人不在一切眾生之外。所以心要發得大,要立大志;不要小心量,小心量永遠不能有成就。心量太小,諸位想想,能往生嗎?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每個人他的心願都是要普度一切眾生的。你這個心量太小,只度你一家人,只度自己,你到那裡去,自然跟他們談不來,思想、見解不相同;換句話說,你怎麼能去得了?阿彌陀佛再慈悲,接引你去,那個地方大眾不是不歡迎,你自己跟他們談不來,談不攏來的。這就是心不相應、願不相應,去不了。
所以一定要發大心,實在說你這個心量一大,諸佛護念,龍天護持。這種殊勝的功德利益你想不到,你的一族、你的家親眷屬,有佛菩薩、龍天去保佑加持去了,這叫真正加持。絕對不是手在你頭上摸一下就加持了,那是假的,騙人的。還有許多人來找我,要我給他加持,也像那個什麼一般法師,密宗喇嘛給你頭上灑幾滴水、摸一摸。我說我不做這個假事情,騙人的!這手給你摸一下,你的心果然就清淨,煩惱就把它摸掉了,那是真加持。你們遇到這些人給你加持,有沒有這個效果?或者是當時摸心地很清涼,過了幾分鐘又恢復原狀,那是騙人的,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現在人真可憐,甚至受到高等教育,讀到博士學位,還迷惑顛倒,邪正不能辨別,真可憐!什麼叫加持?讀《無量壽經》是加持。你念一遍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給你摩頂加持;你念十遍,一天就加持十次、就灌頂十次,真實受用。平等成佛,成佛你跟諸佛也平等,你跟阿彌陀佛也平等,這個是一點不假的。…
諸位要曉得,這個經典上,《大藏經》上許許多多的經典,那都是契某一類的根機,不是完全契機。的確有高級的、有中級的、有初級的,就像教科書一樣,有適合於小學的、適合於中學、適合於大學、適合於研究所的,這叫分科判教。判教就是判別這個經典應該排在哪一個年度、排在哪一個課程,就是排課。唯獨這部經奇怪,它從幼稚園到博士班,一本就夠了,統統契機,這是不可思議。這是很奇怪,奇怪在哪裡?程度淺的人念,有淺的體會,意思淺;程度深的人念,意思深,不一樣。你們如果要不相信的話,這個經我已經講過好多遍了,你把這好多遍拿來比較一下,我一遍比一遍講得有深度,後面講的決定比前面的意思深、廣。給諸位說,我前面不是有意說得淺,不是,前面我就是那個本事,統統露出來。所以這個經你永遠念不厭,永遠講不倦,為什麼?遍遍有新意思。這是真的,是從幼稚園到博士班它都管用,這是不可思議;不像其他的經典,其他經典沒有這種力量。…
這個攝受的力量,也可以說本經是第一。攝受是對它產生特別的愛好,你真是讀了之後是欲罷不能,它有這個力量,愈念愈想念。所以我先叫你念三千遍,三千遍念完了之後,你再問我還要不要念?我說你繼續要再念。念到什麼時候不念?念到成佛的時候還要念。成佛為什麼還要念?成佛自己不要念了,教眾生念。你自己不念,怎麼能叫眾生念?眾生看到,「你都不念,你怎麼叫我念?」所以成了佛之後念給眾生聽,教眾生念,這個是攝持所化之生,功德、力量第一。所以這個經實在講跟一切經來比較,沒有像這麼樣快速,三、四年當中能夠在全世界風行。現在講排行榜第一了,不過三、四年時間,在全世界排行榜到第一,你就曉得它那個攝受的能力太大、太不可思議了。我雖然在外面宣傳,跟大家介紹,大家要真正得不到這個利益,也不可能。我過去講了不少經,為什麼你們都沒有這麼深刻的印象,唯獨這部經一接受就欲罷不能,實在講這不是我說的能力,是經的功德力量。這個經實實在在是你自己無始劫以來的善根福德因緣現行,現在蒙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,這是真的。你念其他經典得不到一切諸佛加持你,這個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,所以是一切諸佛加持,那這個力量太大了。所以這確確實實是諸佛度眾生的第一經!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 (第二十五集) 1990/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:02-005-0025
[淨空法師:你念了這麼多年,佛也不來接引你,為什麼?]
發願求生,怎麼去?「七日持名,一心不亂,以之為造修行門」。這個法門修行的方法,就是持名念佛,需要多久?七天就行了。但是你念七天念念看,看你七天念了,往生不往生?說老實話,果然七天念了往生,這法門沒人敢學了,這還得了,七天就要死了,誰願意學這個法門!還好,你們念了七天還沒走;別說七天,念了七年你們也走不了。這個原因在哪裡?實在講,不是法門有問題,是你們念佛那個心有問題,問題在哪裡?不想去,念是想念,不想去。所以你們大經讀得很多,都知道,西方世界阿彌陀佛,觀音、勢至,諸上善人,他們的天眼洞視、天耳徹聽、他心遍知,所以人家早就把你看穿了,是不是?你念了七年,他也不來接引你,為什麼?你是口是心非,你不是真想去。如果真想去,這個話就靈驗得很,確確實實七日持名,一心不亂,就能往生,古今往生這些大德當中,我們確實見過。像最近的,華盛頓DC周廣大先生念三天三夜往生,那不是假的,他還沒有念到七天,三天三夜,阿彌陀佛就來接他往生了。
所以,問題就是我們那個心真不真,要真信、要切願,這是一個因素。第二個因素,就是這個地方講的,一心不亂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。這又念佛、又打妄想,這不行,這個七天七夜不能往生,必須要你念一天一夜也好,兩天兩夜也好,這一句佛號當中決定不能夾雜妄想,這才叫一心繫念。所以念佛的功夫講求的是不懷疑、不間斷、不夾雜。如果是不間斷、不夾雜,還有懷疑,那可能生到邊地,這是經上講的有的;如果不懷疑、不間斷,夾雜,是決定不能往生,邊地也沒分,這是念佛同修必須要知道的。所以,夾雜對於念佛有大傷害,不是法門不靈驗,是我們自己做錯了。所以,這個法門修行,的確是比起其他法門簡單、容易、穩當、快速。
「臨命終時,即得往生,以階跋致」。臨終的時候,佛來接引,修行人必定是預知時至。你看倓虛老法師的一個皈依弟子,鄭錫賓居士,他是山東人,學佛的時候他經商,他做生意,是個商人。學了幾年佛之後,他生意不做了,他去學講《阿彌陀經》,大概講得還不錯,到處去講《阿彌陀經》,勸人念佛,生意不做了。所以,他的家裡兄弟很不原諒他,認為他學佛著迷了,對他很不滿意。他有一次講經,經講完之後,聽經人都散掉了,還有幾個老朋友,他就給幾個老朋友說,他說,「我要走了,你們有沒有熟悉的地方,給我租個房子?」這朋友們聽了就奇怪:你要走了,還租房子幹什麼?他說,「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,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怕死在人家裡頭,人家家裡忌諱,租個房子」。這同修們聽到:那你往生極樂世界,我們不忌諱,到我家來;那個說:到我家來。家家都歡迎。「好吧!」這就到他朋友家裡去了。你看他是預知時至。住到一個朋友家,到他家裡面去之後,朋友們也就跟他講:你這往生好事,自古,古人往生都要說個偈、作幾首詩給我們留個紀念。他說「不必了!」人家要求他。「用不著!你看我這個樣子就是很好的紀念」,勸大家給他念佛。念了不到一刻鐘,他兩腿盤起來,在床上一坐,就走了,乾淨俐落,在家居士。以後,他家兄弟看到哥哥這樣去,都相信了,那個弟弟也老實念佛,三年以後,弟弟也往生了。這個不是假的,這是真的。
所以,諸位要把這個秘訣要記住,我們聽經、研教,目的在哪裡?目的在建立清淨的信心、堅固的信心,有信有願,這個經聽不聽不重要,讀不讀也不要緊。講經的時候,你跑到這裡來坐著,看到你坐著還聽經,其實你在那裡老實念佛,一句也沒聽進去。那是什麼?人家做影響眾,為什麼?講經這個地方聽眾人多,新來的人他覺得道場莊嚴,能夠幫助他啓發信心。如果這個地方講經,聽的人只有幾個,大概這個法門沒什麼了不起,你看都沒人聽!他也就不來了。這叫「作影響眾,影響別人,不是自己要聽。可是自己有疑惑,信願還不堅定,那就要真聽,要真正用心聽,斷疑生信。你看看那個往生的,預知時至,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、自在瀟灑走的,他沒有別的,就是信、願、行三個條件具足。換句話說,他就真正做到不懷疑、不間斷、不夾雜,他真做到了。凡是不能成就的,你去找他的病根,決定這個條件裡頭有個幾條缺了,所以他不能成功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 (第二十二集) 1990/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:02-005-0022
[淨空法師:書不可以亂看,話不能亂聽]
「導引凡聖」,這前面講過,佛說這個經,主要是幫助凡夫成佛,凡夫只要具足信願行,沒有一個不是一生成就。對於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那是附帶說的,他們有這個緣分聽到了,回心歸向淨土,那是輕而易舉,真的是不費力氣,一生就圓滿成就。他還有執著、有成見,還不想學,這就叫業障,菩薩也有業障。聲聞、緣覺,煩惱障斷了,所知障沒斷;有許多大乘菩薩,所知障破了幾分,煩惱障沒斷。你們聽了也許覺得奇怪,怎麼所知障斷了,煩惱障怎麼沒斷?你要仔細念念《楞嚴》你就知道了,你看《楞嚴經》講到第四卷的時候,富樓那尊者起來對釋迦牟尼佛說,因為在第三卷末後,阿難開悟了,阿難以偈頌贊佛,阿難聽的時候開悟了,富樓那起來的時候質疑:阿難初果,他怎麼開悟了,我沒有開悟?四果阿羅漢聽釋迦牟尼佛講《楞嚴》沒開悟。富樓那尊者煩惱障輕,所知障重,所以他斷煩惱容易,證阿羅漢果;聽釋迦牟尼佛講大乘佛法,聽不懂,所知障重。阿難尊者,煩惱障重,感情很重,所知障輕,一聽開悟了,煩惱斷不掉。兩碼事。眾生根性確實如此,何況我們現在兩個都重,這麻煩大。所以從前老師接引學生,為什麼限制那麼嚴格,不准你隨便聽講,不准你隨便看書,原因在哪裡?增長邪見。本來我這個念佛,念得很有信心,念得心很清淨,聽別人說了幾句話,心動搖了,起了懷疑,這就是魔障現前。所以嚴格的限制,是把魔障排斥出去。
不要說你們這些同修,就是這個周宣德老居士,這在台灣我們同修們都知道,台灣大學晨曦社,就是大專學生學佛,他提倡的,晨曦社是他幫助建立的,跟台中李老師是多年的老友。他雖然拜李老師做老師,但是李老師沒有把他當學生看待,對他非常尊重。學佛那麼多年了,前些年陳健民提倡消業往生,不能帶業往生,就把他嚇呆了。我到洛杉機,他到飛機場接我,一見面,他說法師,不能帶業往生,要消業往生,那我們這一生念佛不都白念了?你想想看,聽聽人家這些閒言閒語,看看人家那幾篇文章,幾十年的信心就動搖了。我一看到他那個驚慌的樣子,我都很感嘆,我就反問他一句,我說那西方極樂世界要不許帶業往生,我說西方世界有多少人,你曉不曉得?他搖搖頭:我不知道。我說阿彌陀佛一個人,孤家寡人一個。他一聽,他說怎麼了?我說等覺菩薩還帶一分生相無明,那是不是業?他一聽,笑起來了,他說有道理!我說等覺菩薩還帶一品生相無明,還帶業,哪個不帶業?只有阿彌陀佛一個人不帶業。不帶業往生,西方極樂世界不就是阿彌陀佛一個人?他這一聽就笑起來了。我就安慰他,我說你老實念佛,統統是帶業往生,只是帶的多少不一樣。你帶得多,品位下一點;帶得少,品位上一點,哪個不帶業!文殊、普賢還是帶業,他是等覺菩薩,他一品生相無明沒破,還是帶業。怎麼能夠說淨土五經裡頭沒有這個文字、沒有這個字樣,就證明不可以、不准帶業往生?他們所憑借的就是這一點,這個是所知障。雖然沒有講帶業往生,我反過頭問他,我說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經上有沒有講四土九品?他說,這個有講。我說四土九品,要不帶業,哪來的四土九品?不帶業是平等的,怎麼可能有四土九品?有四土九品,當然是帶業多少不同而分的。
書真的不可以亂看,話不能亂聽。你看那麼大年歲了,聽了人家幾句話,看幾篇文章,幾十年念佛的信心都動搖了,你說多可怕,太可怕了!怎麼可以隨便看?你們這個隨便看書,斷了自己的法身慧命,你不能怪我,我沒有叫你隨便看。所以說老實話,不可以隨便看書。所以我那時跟李老師學佛的時候,他這一條就限制很嚴格,不管我看什麼書,要向他報告,都要他同意,沒有經過他同意的時候,一律不准看。我們今天沒有這個限制,這個圖書館書這麼多,你們隨便看,看了的時候,害死你們,我不負責任。這就好像藥店一樣,這統統都是藥,這麼多藥,你要不曉得自己害的什麼病,看到這藥都好,都吃,亂吃,結果吃的把自己吃死掉了。藥不能隨便亂吃的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要知道,佛法可以救人,佛法也可以把你的法身慧命斷送掉。就跟藥一樣,對了症,就救你;不對症,就害你,完全相同。所以,不能隨便看。
這是屬於專修淨土的人,我在過去講席當中也曾經勸導過大家,一生受持一本經,或是《無量壽經》,或是《阿彌陀經》,《阿彌陀經》的註解我只選了兩種,或者是《要解》,或者是《疏鈔》,一生只選一樣,上上根人。為什麼?所有一切邪知邪見都不能夠進入他的範圍,他不看,也不聽。如果覺得太少了,覺得讀這一點書還不夠,我又講了,你去念淨土五經一論,我們現在編的《淨土五經讀本》,這個分量就不少了。如果還嫌不夠,這就加上蕅益大師的《淨土十要》,這是中等根性,不是上等,中等根性。還不夠,那就可以再加上印光大師《文鈔》,這是下等根性。你說我還想多念一點,那我就告訴你,你往生沒指望了。雜,雜修,這就是你修的摻雜了,你摻的愈多,你愈沒有指望。
也許有人問,我們將來要弘法呢?弘法也不成問題,你一生專講一部經、專弘一部經,也並不會有什麼缺陷的。中國古大德有一生講《阿彌陀經》講三百多遍的。清涼,大家知道,一生講《華嚴經》講五十遍的,一部經。一部經是專家,一部經決定成就,何必要搞那麼多,何必要搞那麼雜?搞多了、搞雜了,說老實話,對講經的法師都不是好事,為什麼?講雜了,講多了。這個話也不是我說的,這個話是諦閒法師說的,諦閒法贊嘆他那個徒弟說,天下講經說法的這些善知識,名山大廟的住持,沒有人能比得上。他那個徒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,站著往生,死了以後還站三天,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。死了以後站三天,不容易。所以,他那個贊嘆也不簡單。他說你這個三年念佛,超過這些講經說法、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。真超過了,不是假超過,就是諦閒法師自己也自嘆不如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你才曉得「專」的好處,「專」的利益,大家為什麼不肯專?就是不是上根,是下根,沒有法子,劣根性太重,煩惱習氣太深。上上根人到哪裡去找?什麼人叫上上根人?一生抱一部經那是上上根人。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 (第二十二集) 1990/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:02-005-0022